专家,取消公摊最后是买家来买单
近年来,关于是否应该取消商品房公摊面积的讨论愈演愈烈,公摊面积,即住宅楼中公共部分的面积,如电梯间、楼梯间、走廊等,这些面积由所有业主共同分摊,这一制度在实际操作中引发了诸多争议,不少购房者认为公摊面积的存在增加了购房成本,且公摊部分的维护和管理费用也加重了业主的经济负担,取消公摊面积的呼声日益高涨,一些专家指出,取消公摊面积并非简单的“一刀切”,最终可能会由买家来买单。
一、公摊面积制度的由来与现状
1.1 公摊面积制度的起源
公摊面积制度起源于香港,最初是为了解决住宅楼中公共部分的费用分摊问题,随着内地房地产市场的兴起,这一制度被引入并沿用至今,在早期的房地产市场中,由于住宅楼多为多层或低层建筑,公摊面积相对较小,对购房者的影响并不显著,随着高层建筑和大型社区的兴起,公摊面积逐渐增大,成为购房者关注的焦点。
1.2 公摊面积的现状
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商品房都实行公摊面积制度,公摊面积的大小因楼盘类型、楼层高度、设计等因素而异,在一些高端住宅项目中,公摊面积甚至占到总面积的30%以上,这不仅增加了购房者的经济负担,还导致了一些不公平的现象,一些开发商在销售过程中故意模糊公摊面积的概念,将公摊面积计入套内面积,从而虚增房价。
二、取消公摊面积的利弊分析
2.1 取消公摊面积的优点
(1)降低购房成本
取消公摊面积后,购房者只需支付套内面积的费用,这将直接降低购房成本,对于大多数购房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
(2)提高购房透明度
取消公摊面积后,开发商在销售过程中将不再有机会通过模糊公摊面积的概念来虚增房价,这将提高购房的透明度,减少购房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3)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取消公摊面积有助于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减少开发商的违规行为,这将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提高购房者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2.2 取消公摊面积的缺点
(1)可能导致房价上涨
一些专家指出,取消公摊面积后,开发商可能会将原本计入公摊面积的成本转嫁到套内面积上,从而导致房价上涨,这将使得购房者的实际负担并未减轻,甚至可能加重。
(2)影响公共部分的维护和管理
公摊面积的存在是为了解决住宅楼中公共部分的费用分摊问题,取消公摊面积后,如何保障公共部分的维护和管理将成为一个难题,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可能会导致公共部分的设施老化、损坏等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3)引发市场混乱
取消公摊面积将涉及整个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市场混乱,影响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专家观点:取消公摊最后是买家来买单
3.1 开发商的成本转嫁
一些专家指出,取消公摊面积后,开发商可能会通过提高套内面积的单价来转嫁原本计入公摊面积的成本,这是因为开发商在开发过程中需要承担土地成本、建设成本、税费等费用,如果取消公摊面积,这些费用将全部计入套内面积,从而导致套内面积的单价上涨,取消公摊面积后,购房者可能会面临房价上涨的风险。
3.2 公共部分的维护和管理费用
取消公摊面积后,如何保障公共部分的维护和管理将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一些专家担心,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开发商可能会将公共部分的维护和管理费用转嫁给购房者,开发商可能会通过提高物业费、维修基金等方式来弥补取消公摊面积后的损失,这将使得购房者的实际负担并未减轻,甚至可能加重。
3.3 市场调整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取消公摊面积将涉及整个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确定性因素,购房者对取消公摊面积的接受程度、开发商的应对策略、政府部门的监管措施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市场混乱,导致购房者面临更大的风险。
四、取消公摊面积的可行性探讨
4.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取消公摊面积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公共部分的费用分摊机制,可以制定相关规定,要求开发商在销售过程中明确标注套内面积和公摊面积的比例,以及公共部分的维护和管理费用分摊方式,这将有助于保障购房者的合法权益,减少购房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4.2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取消公摊面积后,需要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开发商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政府部门可以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可以建立投诉举报机制,鼓励购房者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将有助于维护房地产市场的秩序和稳定。
4.3 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取消公摊面积需要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政府部门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开发商提高住宅品质和服务水平,可以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防止房价过快上涨,这将有助于保障购房者的合法权益,提高购房者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五、案例分析:国内外取消公摊面积的经验与教训
5.1 国内案例:重庆取消公摊面积的实践
重庆市是我国最早取消公摊面积的城市之一,在取消公摊面积后,重庆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包括明确套内面积的计算方法、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等,这些措施有效地保障了购房者的合法权益,减少了购房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一些购房者反映,取消公摊面积后,房价并未明显下降,反而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涨,这可能与开发商的成本转嫁和市场调整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有关。
5.2 国外案例:其他国家取消公摊面积的经验
一些国家也曾经取消过公摊面积制度,新加坡在取消公摊面积后,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来保障购房者的合法权益,政府部门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力度较大,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新加坡的房地产市场相对成熟和稳定,购房者对取消公摊面积的接受程度较高,这些因素使得新加坡在取消公摊面积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也有一些国家在取消公摊面积后出现了市场混乱和房价上涨等问题,这可能与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开发商的违规行为以及市场调整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有关,这些教训提醒我们,在取消公摊面积时需要谨慎处理,确保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六、结论与建议
取消公摊面积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虽然取消公摊面积可以降低购房成本、提高购房透明度并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但也可能导致房价上涨、影响公共部分的维护和管理以及引发市场混乱等问题,在取消公摊面积时需要谨慎处理,确保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为了保障购房者的合法权益和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建议政府部门在取消公摊面积时采取以下措施: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公共部分的费用分摊机制;
2、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开发商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3、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开发商提高住宅品质和服务水平;
4、建立投诉举报机制,鼓励购房者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解决取消公摊面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保障购房者的合法权益和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