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联没钱是假象?拉特克利夫豪掷2亿镑打脸破产论
自从 2024 年 2 月 吉姆·拉特克利夫 和 英力士集团 接管曼彻斯特联队足球业务以来,“红魔”掀起一场复兴风暴——但其中最“抢镜”的,是那句令人心惊的预警:“不紧缩开支,我们会在圣诞节前破产。”然而,事实远比这波“预警”更耐人寻味。
即便在如此紧张的财务氛围下,曼联依然在今夏转会窗口豪掷逾 2 亿英镑,签下了本杰明·塞斯科(约 7330 万镑)、马修斯·库尼亚(约 6250 万镑)、布赖恩·姆贝乌莫(约 6500 万镑)和迭戈·莱昂(约 600 万镑)等锋线新锐。如此“豪气”,与“破产”论调形成了强烈对撞。
回看财务数据,2023/24 赛季曼联创下 6.62 亿镑营收纪录,虽然净亏损达 1.13 亿镑,但其商业实力依旧坚挺。而 2024/25 财年第三季度报表显示,收入仍将达到 6.60–6.70 亿镑,新财年净亏损大幅收窄,调整后 EBITDA 达到 1.45 亿镑。现金方面,目前现金持有约 7300 万镑,外加尚未动用的 8800 万镑循环信贷额度。
更深入看,拉特克利夫曾警告若不削减支出,到圣诞可能现金枯竭,但与此同时,他推动了 250 名员工裁员、取消员工午餐福利、削减慈善基金投入等措施,斩钉截铁地“救市”;与此同时,他亦承认部分任命失误,曾公开批评部分球员“薪多质差”。
综合来看,这种“破产恐惧”更多像是一种策略——先通过极端论调清洗体制与成本,再以转会巨资重塑竞争力,同时利用合理财务结构(如转会分期付款、红魔足球公司报表脱离盈利与可持续发展规则约束)维持规则合规。目的包括巩固管理权、压制内部反弹、调整球迷与舆论预期,以及为后续投入“正当化”。
未来,曼联能否凭借这波锋线投资重返巅峰?答案尚待赛场检验。但有一点明确:他们的财技路线,绝非单一“破产”,而是一场层层布局的复兴攻势。
发布评论